按照支部统一安排,分两次认真收听了辅导报告,主要体会有三点:
一、民法典是一部来之不易的法典
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到法典出台,全国人大先后五次启动民法典立法程序,时间跨度之长为其他任何立法所未有。
第五次立法启动到通过历时五年,总则部分和6编所有条目合体编纂,经历两届全国人大,终于在今年5月28日全国人大会议以2879票赞成,2票反对,5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高票通过,编纂时间之长,通过票数之高亦超过其他任何立法。
二、民法典是总体考虑周详,立法过程严谨规范的法典
首先,立法指导思想立足国情与社会实际,体现人民意愿,时代特点,符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;
第二,立法原则坚持了正确的政治方向,坚持人民立场,坚持立足国情,坚持科学、民主、依法立法;
第三,立法过程严谨规范。总则与合体法典经过两次全国人大会议,十次人大常委会议讨论;参与立法机构包括全国人大法务委员会,高检高法,司法部,社科院法学院,法学会,集中了方方面面的法律人才;中央政治局五次听汇报,三次常委会研究;全国人大五次研讨会,十次公开征求意见,全国42万人提出102万条修改意见;组织七次基层调研,召开51次座谈会。法典集中了全国智慧;
第四,立法基本定位清晰:编纂式立法,法典式立法,民商合一的基本法立法,坚持基础性、普遍性、稳定性、平等自愿性,法无定论即可为,廓清了立法基本框架。
第五,民法典努力回应社会与时代新问题,如物业与小区,人工智能,人体基因编码等,对社会与人民关切给予了很好的回应,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;
第六,民法典突出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。如,对见义勇为行为的司法处遇等,体现了对符合社会主义道德的优良行为的法律保障,可以有效避免“英雄流血又流泪”的悲剧重演。
三、民法典是与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典
民法典涉及日常生活领域公民私权保障领域广泛,与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。其中人格权、物权,继承权等,不仅法条内容与时俱进,回答了新时代人民群众密切关注的问题,而且规定明确具体,可操作性很强,值得精读细研,用以指导生活,规范行为,保障权益。